【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主办:通化师范学院
主管:吉林省教育厅
ISSN:1008-7974
CN:22-1284/G4
影响因子:0.247134
被引频次:21498
数据库收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期刊分类:师范教育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高等师范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改革路径探索

来源: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高等师范学院缺乏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建设基础,专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显著滞后。为实现高等师范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改革,应从专业建设,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高等师范学院缺乏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建设基础,专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显著滞后。为实现高等师范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改革,应从专业建设,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专业教学入手,以媒体技术专业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专业建设要求,借助市场企业调研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借鉴国内外优秀的课程体系与教学经验优化课程体系,然后整合校内外资源为专业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一、高等师范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概述

对于高等师范学院而言,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目的,旨在迎合我国市场对数字媒体技术性人才的要求。但是开设动机各不相同,专业开设有些是跟随其他院校,有些则是为了完善校内专业建设。无论是因为哪种原因,开设数字媒体专业,高等师范院校都将专业建设重点聚焦在复合型技术性人才中。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涉及到了自然科学、外语、虚拟现实以及计算机动画、网络游戏和手术媒体等相关理论内容和技术方法,且包含了艺术设计以及艺术数字软件等实践性内容。所以,专业要求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能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数字媒体分析与创造中,并应了解相应的数字媒体软件开发和产品设计方法。

总而言之,高等师范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要跟随我国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面向数字网络时代对艺术设计、媒体设计的要求,针对咨询公司、设计院、建筑节能设备及产品制造生产企业、建筑工程公司、科学研究机构、物业及能源管理对研究、设计、监测等岗位要求,建立多层次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实现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以及培养机制的多元结构发展。

二、数字媒体技术发展下人才培养要求

现今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也逐步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带动了数字媒体相关产业的建设,成为新时代的“朝阳产业”。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媒体开发、媒体平台建设以及艺术设计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不约而同地开展了数字媒体专业,但很少有学院能摸清数字媒体技术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当下不少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都面临相同的难题——人才能力跟不上市场需求,无法适应岗位环境,毕业生本专业就业率低下。

高等师范学院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中,必须要摸清市场人才需求趋势,才能走向企业前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改变,在三年的培养时间内及时为企业提供所需的人才。但要达到这一点,高等师范学院要长期与企业开展动态调查,综合多家企业以及国家相关政策,预测产业的市场发展方向,先行一步找准专业建设定位,从而及时转型与改革。目前,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走向了多元化、层次化,不同企业对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方向不同。高等师范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改革,应从高等职业教育本质入手,立足于自身的办学定位以及办学理念,依据数字媒体的操作性强、实践性高、应用范围广的特点,以技术为学生就业前提,实践教学为核心关键,将艺术作为辅助教学内容,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项目。进而,面向不同的能力与素质要求,完善课程体系,实现复合型技术人才培育。

三、高等师范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定位与策略

(一)以人才素质与能力为定位,加强专业课程的顶层设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改革,要以人才素质与能力革新为驱动力,进行企业人才需求的纵向和横向调研。纵向调研是以我国高职师范学院的各个专业为主,针对人才培养细节、教学环节以及教学要素的市场化和实践化程度,找出现阶段高等师范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问题,明确学院、教师以及学生的诉求,为专业课程、师资队伍以及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奠定基础。横向调研则是要走访各个企业和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特色的大学,针对企业人才需求,明确学院专业在市场经济下应起到的作用与价值,分析在高等师范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改革时,学生、教师以及管理、资源各方面的重难点。完成调研后,高等师范学院还要与企业合作,共建“专业合作伙伴”项目,与企业建立战略伙伴的关系,鼓励学院引进企业的工作案例、技术人才和管理体系等,建立具有企业发展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找准专业课程改革的定位。

(二)明确不同层次课程的教学目标,优化课程安排与结构。由于高等师范学院不是艺术性学院,所以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构建中,既要包含与数字媒体核心技术相关的课程,又要厘清这些课程的先后顺序以及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保证课程体系符合严谨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等特征。


文章来源:《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thsfxyxb.cn/qikandaodu/2021/0119/478.html


上一篇:青年化学教师应重视吸引本科同学参与科研工作
下一篇:“理工科+知识产权”乘风破浪 ——安阳师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