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主办:通化师范学院
主管:吉林省教育厅
ISSN:1008-7974
CN:22-1284/G4
影响因子:0.247134
被引频次:21498
数据库收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期刊分类:师范教育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纪念高句丽研究院建院2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来源: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5年7月1日至7月2日,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院、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中心举办了“纪念高句丽研究院建院20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大学、桓仁县文物管理局

2015年7月1日至7月2日,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院、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中心举办了“纪念高句丽研究院建院20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大学、桓仁县文物管理局等高校、科研机构、文博系统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研讨会,共同见证高句丽研究院20年来的建设成果,同时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考古发掘首发报告在此平台进行发表,充分表明对高句丽研究院及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中心这一学术平台的认可。大会共收到与会学者提交论文40篇,发言提纲14份。 一、学者对高句丽研究院建院20周年所取得成绩的高度评价 7月1日上午,副校长朱俊义教授主持了会议开幕式,通化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忠教授、校长康学伟教授、高句丽研究院①1995年7月建立高句丽研究所,2006年1月扩建为高句丽研究院。原所长杨春吉教授、特聘院长耿铁华教授、院长李乐营教授、宣传部部长卞睿、学报主编章永林等出席本次会议。康学伟教授、魏国忠教授、刘厚生教授、魏存成教授、李大龙教授、杨春吉教授先后致辞庆祝高句丽研究院建院20周年,并对高句丽研究院建院20年来所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康学伟教授认为,高句丽研究院20年来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团队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是通化师范学院的品牌和特色。代表校方表示将继续支持以高句丽史为研究中心的中国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渤海史研究专家魏国忠先生首先向高句丽研究院20年来所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对高句丽研究院的成长进步表示敬佩。认为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院开创了地方院校开展独具特色研究的先河,值得总结和借鉴,同时也希望黑龙江省高校在渤海史研究方面能向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院学习,进一步推动渤海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满学专家刘厚生先生认为高句丽研究院20年来在历届院长的领导下成果丰硕,创造了高句丽研究的辉煌,国际影响深远,是高句丽研究的“先知先觉先行者”。让高句丽研究从世界史回归中国史,更正了学界的错误认识,是国内高句丽研究的一面旗帜。在高句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让世界人民知道高句丽是中国的,提高了我国在高句丽研究方面的国际话语权。在我国高句丽研究学术交流难、成果发表难的艰难岁月中,高句丽研究院坚持“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卓有成效地进行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其奋斗与奉献值得学界尊重。吉林大学教授、高句丽考古专家魏存成先生认为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院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独特优势,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高句丽研究院老中青团队共同努力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高句丽历史研究、好太王碑研究等方面在国内外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高句丽研究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为学界高句丽研究提供了方便,研究内容也从高句丽研究拓展至东北其他民族,相信高句丽研究院未来的路会越走越宽,成果会越来越多。正是有高句丽研究院研究团队和与会高句丽学者的共同努力,确保了高句丽研究资料中心和研究中心都在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大龙研究员受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领导的委托向高句丽研究院表示祝贺,认为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院以繁荣高句丽研究为己任,对高句丽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通化师范学院以及高句丽研究院与中国边疆研究所的合作与支持表示感谢,尤其是2014年10月在集安举办的 “纪念好太王碑建碑160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期间通化师范学院的倾力支持,大会获得圆满成功,受到与会代表及韩国、朝鲜、日本及我国有关部门的肯定。最后,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院原所长杨春吉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对高句丽研究院的发展、研究成果、团队建设表示祝贺,对各位学界同仁的支持与帮助表示感谢。 二、学术讨论 (一)主题发言 开幕式后大会进入主题发言阶段,由通化师范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院长兼高句丽研究院院长李乐营教授主持。八位学者分别从高句丽史的学术地位、研究方法、研究视野、高句丽历史与考古等方面阐明了自己的见解。 东北师范大学李德山教授指出包括高句丽史在内的东北民族研究应属于历史学范畴之内的问题,在研究方法上应重视文献研究法,主张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法和系统研究法,在运用系统研究法的过程中要注意相对整体性、综合性,注意结构层次性,注意有记性和动态性的统一。对国外的研究成果不排斥、不回避,加大介绍力度,认为比分歧更重要的是交流和借鉴,要强化理性思维。同时他还深入阐释了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的关系问题,认为不能厚此薄彼,应该互相支撑。为高句丽研究提供了新方法,为如何合理运用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提供了指导。 台湾师范大学张崑将教授曾学习过台湾大学高句丽研究专家高明士教授的东亚教育史课程,自己也讲授东亚历史与文化方面的课程,因此对高句丽有所了解。认为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院开展高句丽研究正如《易经》所言,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通化师范学院研究成果兼具广度与深度,在研究的方法论方面重视过程研究。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多从东亚整体视野宏观看高句丽,重视理论方法的研究与整合,通过国际学界对话加深彼此了解,开阔了高句丽研究的学术视野。 中国社会科学院范恩实副研究员作了 《高句丽后期地方统治体制研究》的主题发言。他认为高句丽后期的地方统治体制包括都畿地区与一般地方两套组织机构。都畿地区主要生活着贵族人口,他们来源于早期的血缘五部,但是经过部落离散与分土定居,形成新的方位五部。国家设立五部大人管理五部贵族的日常事务;同时又设置五部褥萨,统率由五部人口组成的军事力量。从存在 “平壤城刺史 (处闾近支)”看,都畿地区也生活着大量非贵族人口,他们的管理方式与一般地方相同。后者则形成以褥萨—处闾近支—娄肖为长官的三级统治机构。其中褥萨(比都督)是方面镇城的城主,由于负有特殊的军事职责,因此被授予褥萨(军主)的称号。褥萨对特定区域内的城邑具有军事协防义务,但是对处闾近支的管辖权较为有限。处闾近支(比刺史)是一般大城的城主,管理属城的军、民、刑、财等事务。娄肖(比县令)则是地方统治的最低一级长官。此外,还有比作长史的可逻达,他们是掌管着褥萨的特殊属城——军事卫城的长官。对目前学界少有人涉猎的高句丽后期地方统治体制进行了研究,结合其《高句丽早期地方统治体制演化历程研究》①范恩实.高句丽早期地方统治体制演化历程研究.东北史地,2015(1).有助于我们整体把握高句丽地方统治体制的发展脉络。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东研究员首先代表研究所向大会表示祝贺。1991年就曾在通化进行考古发掘,后来参加了集安国内城、柳河罗通山城的发掘等,陆续涉猎高句丽考古与历史文化,期望学界以后能将考古发掘与历史资料结合,历史学者多深入考古发掘工地,考古学家多研读历史书籍,共同把地域特色考古发掘搞好。 沈阳建筑大学朴玉顺教授带来了自己最新研究成果《高句丽木构建筑营造特点概述》。在发表之前,介绍了自己所在团队建筑研究所在高句丽古城与建筑研究方面的进展。她们将高句丽都城、高句丽城池的防御体系、高句丽陵墓、高句丽木构建筑的形制、石材的建造技术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高句丽木构建筑营造特点是通过对建国以来有关高句丽考古发掘报告的整理,对国内现有高句丽遗存的实地踏勘、采集,以及对国内外有关高句丽文化、习俗、社会制度、疆域等诸多研究成果的借鉴,采用文化人类学和比较学的方法,在对现有高句丽古墓壁画上有关木构建筑信息的分类处理和对现存相对完整高句丽时期建筑遗址的在建筑营造技术角度的分析,相对系统地提出了高句丽木构建筑在承重体系、围护结构以及营造用尺上的特点。从高句丽木构建筑的营造技术上看,跟中原地区建筑、朝鲜半岛建筑以及日本建筑既区别又联系。高句丽建筑与它们有或多或少的相似之处,亦有自己的民族特色。高句丽木构建筑的营造技术一方面受周边地区的先进技术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包括日本列岛在的周边地区。这也进一步证明文化的交流历来都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互动的。从建筑学的专业视角来研究高句丽木构建筑的营造特点,拓宽了历史人与考古人的视野,对与会代表的思想、视角、研究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飞峰助理研究员在此次学术会议上,代表高丽城山城考古发掘队首次发布了新发掘的辽宁盖州高丽城山城的考古调查与发掘情况。此次发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盖州市文物局联合进行,2015年4月开始进行试掘,发掘面积不大,初步计划进行五年的考古发掘。他就高丽城山城概况、城门概况、城墙概况、金殿山及其周围遗迹、2015年工作计划五个方面展开汇报,同时邀请与会代表赴发掘工地考察。借助高句丽研究院建院20周年学术会议这一平台进行首次考古发布,让业界更多学者了解了最新考古资讯,相信随着高丽城山城的考古发掘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势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高丽城山城的形制、城墙结构、金殿山遗址的性质及相关历史考古问题。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祝立业副研究员向大会表示祝贺,发表了《从碑志看高句丽的祖先记忆与族群认同》,好太王碑、中原郡高句丽碑、麻线高句丽碑、冉牟墓志等碑志资料均体现了高句丽人对自己祖先记忆与族群认同的自我取舍,并深入分析了这些碑志资料所体现的高句丽的祖先记忆与族群认同的内涵,重点探讨了长寿王时期立好太王碑及碑文对高句丽祖先及族群进行如此记载的原因。 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院特聘院长耿铁华教授回顾并总结了高句丽研究院建院20年来在高句丽历史与考古研究方面的历程和经验及学科建设经验,重点向与会专家推介了会议材料——由耿铁华、李乐营教授主编的《高句丽研究20年》。强调了创新研究方法和拓展研究视野的重要性。认为学者们研究时要尊重历史,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这也是我们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对历史资料和考古资料都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考察。再者,研究应更全面,视野应更宽广,加快走出就高句丽研究高句丽的视野及立场。今后高句丽研究院研究团队将秉承边学习、边研究,既出成果、又建团队的理念,加强与国内外学者及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让我们的高句丽研究走出东北、走进全国、走向世界。 (二)分组讨论 1日下午,与会专家学者分为历史、考古两个分会场进行讨论。历史分会场由魏国忠教授、李德山教授主持。考古分会场由魏存成教授、肖景全研究员主持。与会专家就高句丽历史与文化、高句丽考古、东北民族疆域等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分别从制度史、思想史、女性史、佛教史、历史地理考据、建筑艺术、音乐考古、服饰考古等多个角度介绍了各自最新研究成果。 1.历史分会场 历史分会场与会代表讨论内容分为两大类。 第一大类就是探讨高句丽研究领域的相关问题,涉及面广。李大龙先生的《驺被杀后的高句丽与东汉统治秩序的建立》、曹德全先生的《高句丽的“五部”及其“王”》、孙炜冉博士的《高句丽安臧王时期的派系分裂》讨论了高句丽史中政治层面的问题,李乐营先生的《高句丽蚕支落大加(家)戴升投乐浪史事研究》、赵智滨的《唐太宗亲征之役高句丽人移民内地人数考》是对高句丽研究中具体史实的进一步考证,李秀莲先生的《萨贺水考》、姜维东先生的《〈三国史记〉高句丽初期疆域考》讨论了高句丽史中历史地理层面的问题,辛时代和阎海先生的《唐高句丽移民刘元贞墓志考释》、楼正豪博士的《唐高句丽移民李隐之、李怀父子墓志铭考释》通过对墓志的解读与研究,为高句丽历史研究增补了新的参考材料,党鹏举硕士的《试析隋朝征高句丽的原因》分析了隋帝发动征讨高句丽战争的原因,朱尖博士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评价及其活化策略研究》将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的弘扬、传承和保护融为一体,为实现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第二大类探讨了东北史中的其它问题。郝庆云先生的《论久切尔人与清代黑龙江流域民族的关系》深入讨论了久受学界关注的久切尔人问题,姜成山博士的《关于渤海国京府称谓出现时期的探讨》对渤海国京府称谓出现的时间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学者们学术视野宽阔,选题切入点允当准确,不仅研究方法有创新,而且披露了许多新的史料,通过探索,必将推动和加深高句丽及东北史的深入研究。 2.考古分会场 考古分会场发言内容大体可归纳为四类。 第一类是高句丽瓦当研究。王飞峰先生的《高句丽莲花纹瓦当的出现产生》通过对佛教传入高句丽时间、高句丽莲花纹瓦当产生地点和时间等相关内容的梳理,认为佛教在东晋太元之末(约390-396年)由后秦僧人昙始传入高句丽。佛教的传入是高句丽莲花纹瓦当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高句丽最早的莲花纹瓦当出现于集安地区,产生的时间应不晚于好太王十七年(407年)。李迟、阎海先生的《辽宁地区所见高句丽瓦及瓦当初探》通过对辽宁地区各高句丽遗址的实地踏查,对高句丽瓦的分布特点、板瓦筒瓦的纹饰特点,以及新发现的高句丽瓦当的图案特点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第二类是高句丽壁画研究。郑春颖先生《高句丽壁画所见身衣研究》选取能看清楚服饰的998座墓葬中的壁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大量的文献,对身衣进行重点研究。身衣包括褥、裤、袍、裙四类。文中依次对褥、袍、裙、裤子进行分类和分型研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考证,对搭配等也作了阐述。郑春颖对高句丽服饰的研究系统、全面,她的研究与韩国研究高句丽服饰的李京子先生有很大不同。王希丹博士的《高句丽壁画中的舞乐形象》,对高句丽壁画中的单人舞、双人舞、多人舞等形象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特点利用文献记载及其它地区的旁证材料为舞姿、乐器和源流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她研究的范围属于音乐考古方面的内容,这种将历史、考古与音乐、舞蹈等学科交叉进行研究颇有新意。 第三类是高句丽墓葬研究。肖景全先生介绍了抚顺新宾县发现的二十多座石盖墓情况,结论是这些大石盖墓的墓葬习俗与吉林南部大石盖墓关系密切,与北区石盖墓有所区别。这些大石盖墓与高句丽先人貊人有关。赵俊杰先生的《墓葬所见4-6世纪西北朝鲜地区社会的高句丽化进程》从4世纪西北朝鲜地区的社会变局,5世纪西北朝鲜地区的社会高句丽化转型,6世纪西北朝鲜地区高句丽社会建成三方面展开论述。通过对墓葬的分析来考察西北朝鲜地区社会的高句丽化进程。 第四类是高句丽城址研究。王志敏先生的《自安山城门阙考》介绍了通化自安山城门阙,20世纪80年代调查时发现,但对其性质、功能未能形成准确认识。2004年对自安山城门阙是否为阙进行了测绘、调查、考证。肯定了自安山城的门阙就是阙,并与其它地方的门阙进行了对比,阙应该是郡址一类的遗迹,由此进一步证明自安山城极可能是第二玄菟郡故址。马青、韩彬先生的《高句丽国内城遗址对集安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研究》通过对集安城市现状空间布局进行研究,在对国内城高句丽时期的空间布局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高句丽国内城空间布局在道路和功能上分别对集安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以及国内城遗址对集安城市空间拓展的限制。从建筑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对考古学、历史学研究很有启发,这种学科交叉值得提倡和推广,同时也很有现实价值。 闭幕式由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院特聘院长耿铁华教授主持。历史与考古组主持人分别对本组与会代表的发言进行总结与评议。 三、结语 本次研讨会具有“观点新、资料新、方法新、视野新”的特点,许多学者“有理论、有实践、有深度、有水平”。不仅充分总结了高句丽研究及东北史研究领域20年来的学术成果,更展示了该领域丰富的最新研究成果,规划了学科建设发展方向。学者们还对未来如何加强高句丽研究提出了建议:第一,突出重点难点,继续加强专项课题研究;第二,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加强交流、通力合作;第三,以课题研究带团队,加强人才培养,尤须重视研究者的外语能力。此外,高句丽研究还应该注重历史文献资料和最新考古资料的结合,开展学科交叉研究,实现(责任编辑:徐星华) 协同创新。希望高句丽研究院能依托地缘特色,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优势,开展学科交叉,进一步推动学术研究。在注重科学研究的同时也能多渠道、多形式加强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民众认识、了解高句丽,从而不断扩大高句丽研究院的国际学术影响,为高句丽及东北民族研究作出更大的贡献。而且大量年轻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方面博硕士人才的参会,必将进一步促进包括高句丽史在内的东北史研究的深入发展。与会年轻学者做学问的态度,用资料说话、用调查说话、用研究说话得到年长的研究者们的肯定,也使他们倍感欣慰,对未来的高句丽研究充满希望。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院、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中心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拓展研究内容,整合学术团队,加强国际交流,增强宣传力度,进一步将高句丽研究院打造成为全国高句丽研究的资料中心、人才培养中心、研究中心及学术交流中心,建成高句丽问题研究智库。


文章来源:《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thsfxyxb.cn/qikandaodu/2020/0811/362.html


上一篇:某高校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下一篇:通化师范学院简介